装配式建筑升☉级“苏州建造” | 打造ζ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紧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步伐,苏州稳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市住建〇局积极抢抓机遇、率先起步,全方位布局建筑产※业现代化,对建筑业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努力把苏州打造成为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苏州装配式建筑由试点创建期迈入推广发展】期
近年来,苏州多措并举,部署装配式建筑发展“路线图”。仅花了三年△时间,苏州装配式建筑已经△由试点创建期迈入推广发展期,全市装配○式建筑项目在推进上完成了“增量扩面”。
随着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向纵深推进,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装配式建筑ξ 精品项目涌现。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的苏州城乡建设档案馆、钢木结构的苏州第二工人文化宫、钢结构的太仓悦雪住宅、木结构的〗石湖景区涵碧书院等装配式建筑,为未来苏∩州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样板。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我市已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市场环境。我市力争在2020年培育更多高水平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工☆程项目,打响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建筑产业品牌,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产业链完善的建筑产业现代化集群。
建成投产混凝土构件生产基地近20家 新业态逐步形成
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新的业态正逐步形成。我市较早投产的装配式建筑基地——苏州嘉∴盛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我市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保障房项目——虎丘C地块1944套保障房建设稳步推进。
装配式建筑实现了浪费最小化、质量精品化、价值最大化。装配式建筑颠覆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通过引入工业化、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流程,墙面、房梁、阳台等↓建筑“零部件”在工厂内预制,并实现批量化生产。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严格把控。
从建筑业角度来看,发展装配式建筑无疑是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新路径。而从绿色发展的理念来看,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能降耗、防治污染。以嘉盛为代表的企业已具备国内领先的预制构件生产线,投产后能够满足保障性住房、房地产开↓发、公共建筑等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构件需求。目前,我市已建成投产混凝土构件生产基地近20家。
嘉盛万城、昆山建国、太仓良浦、张家港万斯达等企业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年产能达200万立方米,基本满足了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求。
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苏州推动建筑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从求量的扩张向求质的发展。在苏州,建筑业全产业链模式的新♂变革蓄势待发,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业、建筑专用设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新产业链相继崛起。随着产业结构的迭代升级,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换,逐步形成了建筑业新增长点,成为动力强劲的经济新引擎。
健全政策〗措施 创新监管@模式 千亿级支柱产业拔节壮大
近年来,苏州紧抓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契机,以“一城、四区、多点”的空间布局结构,推进苏州市级建筑产业现代化重点发展示范区。经过培育与发展,一批“硬核”现代化示范点为“苏州建造”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拥有5家国家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25家省级以上产业化示范基地,12个省级产业化示范项目。目前,以中亿丰集团、嘉盛建筑集团为代表的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以金螳螂为代表的装饰龙头骨干企业,以启迪设计、中衡设计为代表的龙头设计企业,构筑起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大军的第一方阵。
作为建筑强市,多年来,苏州传统建筑业发展形成了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辅助的传统产业结构体系,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需将传统的产业结构体系逐步引导为工程总承包的方式。这一新模式统※筹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有利于形成与未来建筑业发展相匹配的一体化产业链。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关键ξ 技术突破、人才培育仍然在路上。接下来,苏州将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政策』措施,创新监管模式,推进“苏州建造”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让这一千亿级支柱产业不断拔节壮大。
- 2021-12-30
- 2021-12-29
- 2021-12-28
- 2021-12-28
- 2021-12-30
- 2021-12-29
- 2021-12-28
- 2021-12-28